日前,當選“2022江蘇教師年度人物”的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段金廒在年度人物發布現場發表一段“師說”:“為學生播撒科技創新的種子,情系西部中藥資源産業,培育絢麗青春之花。”
“讓科學研究面向國家需求,将個人理想融入社會進步”,這是段金廒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40年來,他潛心立德樹人、矢志科技報國,把沉甸甸的家國情懷融入中藥學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創新實踐,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把學問做進人民心坎,對教育事業和科學事業的追求因與國家發展、民族命運的結合倍現光彩。
孜孜以求,教書育人
“小時候,父輩教導我們,人不能隻會耍嘴皮子,要靠本事吃飯。所以我對研究生和年輕老師的要求都很嚴格。” 除去出差的時間,段金廒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實驗室,和他的學生們一起埋頭鑽研。嚴,是段金廒留給學生們最深刻的印象。在段金廒看來,嚴師出高徒,學術上必須非常嚴格,因為細節決定成敗,科學容不得一絲馬虎。作為老師,他舍得給學生壓擔子、提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和勇氣,“越難才越有挑戰性,也越能出成果”。
雖然在工作中扮演着“嚴師”的角色,但在學生們眼中,段金廒更是生活中的“慈父”。循循善誘、耳提面命,他對待學生嚴中有親、嚴中有愛、嚴中有情,時常親力親為,手把手指導學生科學采集樣品、操作儀器設備、做好實驗記錄。“其實在我的心中,他們都是孩子,有時候對他們‘逼一把’,實際上是想給他們‘推一把’,希望他們都能夠成才,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帶着真本事走向社會,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教好學生,也要帶好隊伍。作為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藥資源學教師團隊帶頭人,段金廒常說,“團結,是一個隊伍的精氣神。作為團隊帶頭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事業激勵人、用感情凝聚人,帶領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這樣的團隊才能無往而不勝。”段金廒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他的感召下,矢志報國、服務人民、紮根教育的信念流淌在每一名團隊成員的血液裡。他所在的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闆支部”,“段金廒勞模創新工作室”入選第四批江蘇省教科系統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名單。
注重創新,科技報國
長期以來,在中藥資源生産與深加工産業化過程中一直存在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環境壓力加劇等突出問題。受到恩師周榮漢“吃幹榨盡,物盡其用”這一珍惜資源的樸素思想影響,加上看到随着藥材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收獲和加工藥材過程中産生的大量非藥物部位和下腳料被随意丢棄,不僅造成了寶貴藥用資源的浪費,還加劇了土壤連作障礙及生态環境負擔,段金廒下定決心要用實際行動改變藥材資源大量生産、大量消耗、大量廢棄的現狀。
秉承“源于農田,歸于農田”的循環經濟理念,段金廒帶領團隊圍繞藥材生産過程副産物的價值發現和資源化利用開展科研攻關,将海量中藥材廢棄物“變廢為寶”,黃蜀葵廢棄莖稈可以做成木塑闆,山楂藥材下腳料可以做婦潔洗液新藥……以往中藥材生産中的非藥用部位、廢棄物、下腳料“搖身一變”成為市場“新寵”。他開創了中藥資源全産業鍊循環利用與綠色發展新領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研究成果應用于10餘省(自治區、直轄市)30餘家藥材生産及深加工企業,産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态效益。
将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融入破解制約行業産業發展“卡脖子”難題、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去,讓中藥資源循環利用成為實施生态文明戰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段金廒帶領團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立學為民,服務社會
中藥材生産具有逆境效應,往往品質越好的藥材,生長環境越惡劣,這樣的環境孕育了大宗道地優質藥材,而藥材生産區的百姓卻非常辛苦。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素有“中國當歸之鄉”的美譽,對于當地老百姓而言,當歸種植一度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甚至是唯一來源。“看到當地老百姓辛苦勞作,皮膚曬成和當歸一樣的土黃色,我就想一定要幫幫他們!”與資源和藥材打交道幾十年來,段金廒經常去藥材生産區域參與實踐和科學研究。“岷縣以前交通很不方便。記得有一次在那兒,臨時接到通知要我第二天參加一個重要會議,當時正在下大雪,岷縣從縣委書記到普通百姓,連背帶扛,冒着暴雪,硬是連夜把我送出來了。”
“藥農掙錢不容易,哪怕一畝地為他們增收幾十塊錢也是好的。”懷着這樣真摯而樸素的情感,懷着對藥農的一份赤誠之心,段金廒率團隊先後對包括當歸在内的20餘個品種系統開展了非藥用部位的資源化學及轉化利用研究,取得令人欣慰的結果。作為全國中藥材産業扶貧行動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段金廒帶領團隊成員跑遍全國各地藥材生産基地,先後服務10餘省(自治區、直轄市)20多個貧困縣,帶動貧困戶種植中藥材40餘萬畝,助力2.5萬農戶脫貧,實現産值超10億元。
最大程度地提升藥材價值,将科技成果轉化為富民産業培育及循環經濟發展的中藥材産業精準扶貧模式,以技術成果指導農民生産中藥材,真正把學問做進人民心坎,是段金廒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歸宿”。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2022年9月15日 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