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段金廒教授、張森副教授指導的“苷來科技”團隊先後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IF 9.7,中科院1區)、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IF 8.5,中科院1區)、Process Biochemistry、中國中藥雜志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團隊還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江蘇省金獎、入圍國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江蘇省二等獎。
苷來科技團隊聚焦中藥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策略,構建抗性菌高效生物轉化體系,從中藥渣中發掘高活性的苷元和糖苷,進一步解析新産物在治療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中的用途和機制,開辟“中藥渣處理-苷元釋放-糖苷合成-附加值提升”綜合利用産業鍊。在此基礎上孵化了“苷來科技—中藥糖苷低碳高效制備引領者”,郭盛、韓婧、陳量量、石喬梓、張霞、陶偉偉等共同指導了本項目,季浩(江蘇省産業教授)、阚建偉、王慧等校外導師也對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
一、科創育人,探索醫工交叉背景下人才培養路徑
2024年4月,《中國中醫藥報》報道了苷來科技團隊在段金廒教授指導下,在重點實驗室支持下,取得豐碩成果。
2024年5月,“苷來科技”項目榮獲第十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江蘇省金獎、入圍國賽。項目曆經協同中心孵化、學院培育、校級提升,最終在省決賽中一舉登頂,為學校捧得“優勝杯”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紀言昊、時繁星、毛祥等本科生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飛速成長。
2024年8月,“苷來科技”項目代表學校參加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大賽主賽道,獲得江蘇省二等獎。項目主創恽辰珂、楊秉乾、紀雯昕等為bevictor伟德官网18、19級本科生(本科時即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大賽中得到鍛煉),後考入中心繼續攻讀研究生;在他們帶領下,紀言昊、毛祥、殷帥、周靜等本科生接過接力棒,在提升自我的同時繼續勇創輝煌。目前團隊正在備戰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也在積極探索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國際賽等賽事,期望能為學校争取更多榮譽。
二、科研為基,以科技創新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中藥資源循環經濟是段金廒教授率先提出的創新理念,也是解決中藥資源循環利用卡脖子問題的關鍵所在。恽辰珂同學從本科開始接受段老師的指引和熏陶,立志以生物轉化技術推動甘草藥渣、丹參藥渣等中藥廢棄物高值化利用。2024年6月,Bioresource Technology(IF 9.7,中科院1區,TOP)在線發表了“Comprehensive reutilization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residue by extrusion-biological pretreatment for coproduction of flavonoids, cellulase, and ethanol”一文,以甘草藥渣為研究對象,采用物理-生物耦合的連續式綠色處置技術實現纖維素酶、乙醇、異戊烯黃酮等産品的高效聯産,恽辰珂、常思源為第一作者,段金廒、張森、李冰峰、郭盛等為論文主要貢獻者。
物理-生物耦合連續式綠色處置技術實現藥渣聯産纖維素酶、乙醇、黃酮
2024年7月,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IF 8.5,中科院1區,TOP)在線發表了“Xanthohumol combined with chitosan-oxidized starch film as a potential new strategy for food packaging: Characterization,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一文,從中藥廢棄物中獲得黃腐酚等異戊烯黃酮,并首次探索了異戊烯黃酮在中藥複合膜中的應用。楊帆為論文第一作者,段金廒、張森為通訊作者。
團隊進一步采用生物轉化技術實現異戊烯黃酮的糖苷化轉化,提高生物活性和經濟價值,論文“Efficient glycosylation and in vitro neuroprotective evaluation of abundant prenylflavonoid in hops”發表在Process Biochemistry(IF 3.7)上,紀雯昕為第一作者;此外,楊秉乾以第一作者在中國中藥雜志(中文卓越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令人驚喜的是,紀雯昕和楊秉乾均是23級碩士(本科分别為我校19食品和19中藥),兩人能在研一階段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得益于其在本科階段便得到了學院和協同中心的大力培養。
異戊烯黃酮高效生物轉化及活性研究
目前,苷來科技團隊圍繞中藥廢棄物高值化轉化體系構建、功效物質挖掘和轉化、抗哮喘抗炎活性研究,期望能在年前取得更大的創新突破,為協同中心建設和學院中藥學一流學科建設添磚加瓦。